政府工作报告15次谈保险 险企迎利好

发布时间:2019-03-22信息来源:英大财险

“保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之一。时代周报记者检索发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出现了15次,其中有两次是出现在“政府工作回顾”部分,13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而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先后出现了13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提法,包括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更多是从民生角度提及社会保险,但是商业保险同样具有增强保险风险保障的功能,这一点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保险的本质,正是强化风险管理和经济损失补偿。”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指的是以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雇主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投资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三层次养老保障网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养老保险的部分,主要涉及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但多层次并不是说它们可以平行推进,第一层次的职责是给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安全预期,没有这一层次的成熟与定型,不可能有第二、三层次的清晰空间。只有降低第一层次的缴费率,用人单位才有能力参加第二层次。”

郑功成强调:“以前公众普遍对第一层次期待过高,希望通过这一层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既不利于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责任与财政压力不断扩张,进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加快健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补足第三支柱短板非常有必要。

目前,第三支柱已开始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从全球情况来看,税优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的核心。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主要面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公众,公众投保该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缴纳的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领取养老金时再相应缴纳。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提出已逾十年之久。2018年5月1日起,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不过实施的情况低于预期,2018年共16家保险公司开展个人税延养老业务,累计实收保费约7000万元,承保件数约4万件。周燕芳指出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试点覆盖面有限;二是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由于领取期税率较高及税收优惠额度较低,在新税制下,政策优惠覆盖人群和政策吸引力进一步减少;三是产品可选择性不高,税延优惠政策适用产品品种较为有限,导致税收刺激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四是操作流程复杂,税延养老保险税收抵扣申报流程较为繁琐。

在今年两会上,周燕芳建议,进一步加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税收优惠力度。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介绍,我国有近14亿人口,大病保险的受惠人群已经超过11.3亿人。

大病保险指的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制度性安排。在操作层面上,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或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

不过,郑功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病保险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我认为还是要由医保部门来经办,我特别希望商业保险公司把精力更多放在自主定价的健康保险市场。”

朱俊生表示,大病保险的报销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业保险公司的空间缩小,其原因在于:一是承接量将会更多;二是医疗自负比重仍然较高,商业保险公司拓展空间仍然非常大;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大病保险业务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客户,拓展其他业务。

2月27日,银保监会公布了新调整的保险公司大病保险经营资质名单,有七家公司退出,分别是平安人寿、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亚太财险、华泰财险、天安财险,东吴人寿、吉祥人寿、利安人寿、泰康养老、国元农险等五家公司进入了名单。

对此,朱俊生分析称:“这很正常,有很多主体希望从事该业务,所以一些中小主体增资去满足要求从而进入市场。但也有些主体获得资质后,在政府招标过程中没中标而无法开展业务或很少,也会导致他们退出。”

郑功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有利可图即进入、无利可图会退出,大病保险当然不能让保险公司有大钱可赚。保险公司介入大病保险,实际大多是借此开展其他业务。”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2016年,人社部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跻身其中。

对此,朱俊生补充说:“之前的试点有很多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提高了商业保险的空间。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挖掘护理保险的市场。”

消息来源:时代周报